[→]媒体中心
[→]活动日历

MENU

[→]

展览丨友谊书展31天,许多故事悄然发生

南头古城 2021-05-28 14:47:40



自4月30日启幕的2021友谊书展,现已接近尾声。为期31天的展期里,以“我们的城市,我的村”为主题,围绕建筑、社区、城市更新等议题,在南头古城展开了跨领域的多元思想交流。


短短一个月内,8个视角精到的书展单元、6个别开生面的南头角落合作单元、2个联动共创单元,以及连环会、南城论坛、荷兰建筑周等主题活动,不断引发着关于城市更新的理性思辨与精彩交锋,吸引近70万市民前往古城观展并参与活动。回首这精彩纷呈的31天,台前幕后,许多故事悄然发生,留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在游历中发生的思辨,

挖掘一座古城的不同面向


南头古城联合栩栩华生全媒体集团旗下卷宗书店共同呈现的中国独立建筑书展——2021友谊书展(Eureka! Touring Library),由《卷宗Wallpaper*》编辑总监、青年学者、友谊书展策展人邓圆也,联合多位单元策展人,以南头古城的在地生活景观为叙事背景,通过“去‘消费主义’”与“回答城市更新共通问题”的双层逻辑,为本次的8个书展单元进行了系统严密的主题策划。


他们回避城市名利场的纯审美与消费导向,转而以城中村议题中的城市旧改、城市更新、城市飞地等严肃问题作为思考出发点,最终为本次落地南头古城的2021友谊书展呈现了兼收并蓄、纵横交错的丰富内容——




“我所期待的友谊书展,应该是一个‘惰性’的展览。村里的松散空间带来观看的灵活,并不易读的书籍偶尔收获一个能识别它的读者,大多数时候,它是南头古城里一个自然而然的小去处。思辨在游历中发生。


——邓圆也(《卷宗Wallpaper*》编辑总监

青年学者、友谊书展策展人)




“作为策展人,我想影像这种方式不仅仅是用来保存、记录,更是在于我们可以去如何去观看、反思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


——何伊宁(“南头5/8事件”

策展人、写作者)




多样性尤其是我们应该是值得去探讨的事情。我们在经历快速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城市空间的整顿,还是对城市招牌的改造,经过治理以后都呈现出整齐划一的街道景观,全是相同的颜色和字体,变成了均质化的。其实这样施用的‘空间杀虫剂’,反而会造成空间的紧张,让人们觉得呆板、无趣。”


——厉致谦(“南头6/8事件”策展人)



城中村聚集着天南海北的人,大家共同融合居住,以此为灵感我邀请陈涛师傅做了两款酱——鱼香酱与椒麻酱(与主视觉色系一致)。我把酱理解为一个颜色,像颜料一样涂抹在南头的街头与食物上。于是我选择南头古城周边本地人会消费的小吃,如芽菜肉末锅盔,将食物重新做了一个拆解,酱汁则像画画一样涂抹在上面构成一幅抽象画。


——谢帆(“南头角落02”

策展人、艺术家)




“为什么是在南头古城选了超短片单元做放映?我其实希望它跟观众建立更多的关系,它没有什么门槛,并不是电影节就应该都是很艺术的、很有作者性的片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范式……在终极方向上,这些表达方式都在凝视人的情感、生活,都以人为链接,关照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变化。


——高一天(“南头角落06”主题放映单元

FIRST 青年电影展运营总监)



*以上仅为部分策展人与主创人员的思考分享节选,

更多详情欢迎阅读《友谊书展 | 策展人连环会分享回顾》





PART 1 

一次书与人的不期而遇,

建筑书与社区生活的奇妙交互



自书展4月底开幕以来,深圳的炎热高温与偶发的暴雨,并没有击退大家观展的热情,每日都吸引着大批周边的社区居民与深圳市民前来观展。




2021友谊书展的各个单元,分散在植物楼、杂交楼、东街区块建筑组团等古城建筑中。游走于古城的东西南北街,随时随地都能与书展单元不期而遇。



每个展馆中,都有着熙熙攘攘的热情观众,三五成群,围绕在亚克力展桌前认真阅读翻看。甚至还有不少观众携带着朋友、家人一同前来,以书为原点,互相交流分享阅后所得。



古城,既是作为展览展场的文化事件发生地,也是居民生活居住的社区空间。在此,建筑书与建筑书展既不是严肃冰冷的刻板学院派,也不是居高临下审视普通日常的精英主义,而是与社区真实生活交融、充满丰富可能性的自由空间。



古城,既是作为展览展场的文化事件发生地,也是居民生活居住的社区空间。在此,建筑书与建筑书展既不是严肃冰冷的刻板学院派,也不是居高临下审视普通日常的精英主义,而是与社区真实生活交融、充满丰富可能性的自由空间。



不同于惯常的“白盒子”展览空间,友谊书展交错在城中的各个展览空间,因为有人的自由参与,发展出不同寻常的奇妙能量场……





PART 2 

一件特殊的展品,

一个奇思妙想的小小世界


这次书展中最受大家欢迎的单元之一——“南头2/8事件”书展单元,坐落在植物楼中,这里以“社区营造真的有效吗?”为题,展示着社区日常生活、自发营造、民间建造等相关内容的建筑实践、艺术衍生创作和相关出版物。



其中的“展中展:城市奇葩”,由建筑师李涵与金秋野策展,展示了北京胡同中居民自发建造的房子的模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民间智慧,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展。






在书展展期的中后程,这里意外出现了一份有趣的展品模型。这是由居住在古城附近的一位小朋友,在观展后有感而发,用他擅长的乐高所创造的一栋奇妙小房子。





展品的左侧陈设了由家长所写的作品来历说明:



“马小朋友,男,6岁:

我们上周带他参观了南头古城的友谊书展,看展过程中他对房屋模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很久,也提出了很多关于房屋构造和功能细节的问题……

展览对孩子影响深刻,回到家后他边用乐高做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房屋模型。感谢策展方对小朋友的认可与支持,给予小朋友作品展示的机会。”




右侧是由小朋友口述、家长整理撰写的《马学达的乐高小屋简介》,其中详细阐述了这座小屋的整体设计理念、内部构造说明、环保理念。每一个模型组件与处理方式背后,都藏有这位小少年的理性思考。



正如建筑师李涵在开幕连环会上的分享所言,一方面,模型可以被用来欣赏,因为它本身包含着模型微观世界形成的优美张力,可看作是一件雕塑艺术品或是一幅立体的绘画;另一方面,制作模型的动手过程,让人专心致志地沉浸在制作的每一步工序,也是一种难得而纯粹的快乐。


这个充满鲜艳色彩模块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孩子充满奇思妙想的内心世界,一同感受到手工拼搭过程里的单纯快乐。而与建筑师模型并置一室的呈现方式,也成为了社区观众就“何为理想家宅”这一命题,与策展人们展开的一次无声的精彩交流。






究竟什么是社区营造?社区营造真的有效吗?在这个充满奇妙机缘的社区互动中,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


PART 3 

热忱付出的志愿者团队,

见证日常里的每个闪光片段



这次书展全程的顺利进行,离不开60多位志愿者幕后的付出与贡献。这些参与书展全程、接触书展最多的人们,在尾声阶段,纷纷分享了自己在书展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书展的一些幕后故事,也得以一同见证古城日常生活里的多个动人瞬间。



640 (26).jpg


以下节选了其中的三位志愿者所分享的印象深刻的“闪光片段”——



① 在杂草园里创造,点亮日常的“彩虹瞬间”


在这次书展中,“楼房中的杂草园”(“南头角落05”单元),广受大家喜爱,甚至成为了不少观众的打卡胜地。然而深圳五月的炎热高温,为这处郁郁葱葱的植物园带来不小的挑战。而这次负责这一单元的志愿者@碎金,通过每日多次的浇水养护与悉心照料,让阁楼的麦草与花卉,在每个到来的观众面前,时刻保持着活力满满的最佳状态。





640 (28).jpg    640 (29).jpg      


他为我们分享了一则在晨间工作间隙录下的视频。这个作为工作调剂的小小娱乐,也是他在回顾书展志愿服务时,难忘的“彩虹瞬间”。





     

② 一期一会的友谊相遇,一体两面的书展背后



这次的“南头8/8事件”书展单元,由on paper工作室的纸今策展,以“‘艺术家书’该怎么读?”为主题,展现了不同样式的“艺术家书”,让大众得以近距离感受“艺术家书”的丰富魅力。




负责日常维护这个单元的志愿者@淑慧,她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在这个展厅交到了不少朋友,也记录下古城社区生活里的许多有趣面貌。这是她笔下日常生活不经意显露的“两面性”,恰恰也是古城中城村共生的迷人复杂性。




卷宗书店把展览开到南头古城,真让我意想不到!在此之前我还没听说过这个书店,所以对于它想在哪里办展览,想展示什么给人们是毫无想法的。


我在此次友谊书展中负责08单元的展览维护工作,在展厅内遇到的第一个人是策展人纸今老师,和老师忙碌一天布置好展厅后,看到老师坐在门前。不大的门口在老师坐下去后显得十分宽敞,老师看起来是这么低调又平易近人。




接下来的几天因为五一假期的到来和附近居民的好奇心,展厅内满是络绎不绝的客人。虽然希望大家能理解艺术品的脆弱和珍贵,但是我也希望大家都走进来看看,于是一遍又一遍向大家解释:“本展厅的展品翻阅需要戴手套,不然是不能触碰的。”看着往来的游客,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把展览选在南头古城,就像人们会选择合自己体型和形象的服装和搭配一样,南头古城无疑是适合友谊书展的。


在五一假期期间人流量巨大,因此这个展厅内还来了许多位志愿者,其中有一位连续在这个展厅呆了三天,刚好那三天都比较忙。我了解到她是一个北方女孩,在隔壁展厅当志愿者的是她的朋友,她们在书展开幕式后讨论说书展上送的袋子很好看。展览接近尾声后,也给我们每个志愿者送了一个本次展览的袋子,于是送给了这个志愿者。






其实人和人的相遇像不像看展?每个人都是展览,可以自己选择想展示什么给别人看,想展多久想在哪里展。而我也只是刚好看到了这个展览,可能会选择走进来,仔细观赏之后了解一番,也可能匆匆一眼就离开。比如有人会走进来借充电线,站在展厅只是在那里充电。


有人光着膀子,像来到自己家里的客厅。



640 (7).png       640 (8).png


友谊书展展示出来的感觉就是这么简单而直接,不全是艺术的高贵和难解,还有建筑贴近生活的平静和淳朴。不管是什么样的相遇,都是如此具有两面性,是一期一会,也是永恒。


——@淑慧



③ 创造是根本,欣赏是“美”的增补



在工作间隔期来当书展志愿者的@嘉纯,同样选择以文字的方式写下这段志愿经历。平实而真挚的笔触背后,是一双静默观察着每处生活之美的眼睛。在南山生活了很久的她,通过书展对古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从书中感悟了不一样的“生活”与“道”。




在这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原本是在找工作之隙来做志愿者的我,当得知是这样一个展览的时候,因为早前有了解过卷宗书店,在看展览简介推文的时候,有些惊喜并且开始产生了兴趣。


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古城,之前在南山生活了很久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在这里的一个月,我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美。这里有历史的遗留,有团学活动,有孩子们来这写生,这里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来参观打卡。这里也融入了许多,将古城的迭代融入其中,将建筑特色融入细节,将平凡赋予情趣,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


在这里我能发现不一样的且印象深刻的就是狗。这里每天都有好多狗狗路过,跟随着主人来这散步。因为现在大多公众场所,就如一些公园都会禁止狗狗出入。但这里不同,也许这里是一个村包含着这个古城,附近居民多,也就让它不像是个商业的地方。


还有展览,我以前也看过挺多展览的。感觉不同的是这次的展他跟历史文化的展相碰撞,集结在一起。呈现了更多的东西。而我以前看的要么就是一个历史遗址一个馆,要么就是其他不同艺术展,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一起看到过。让这里的展览成为纵横交错、兼容并蓄的所在。我还会觉得这里有点像广州的东山口,但给人的感觉又是不一样的。这儿的一切,都在一步步被曝光,让人觉得如此有魅力~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不一样又增添了许多色彩。


在志愿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展览里的书小小阅读了一下,其中一本里面有句话是高尔基说的,“人都是艺术家,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里去”。感觉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这里,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当代潮流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等。但不管如何,归终是有人带到这里来的。道在生活中,离了生活没有道。而这里正是把一切的点滴都融入其中,融入生活,融入细节里去,才使得如此浪漫,充实并富有诗意,吸引着人们心中所向。


创造是根本,欣赏不过是增补。古城还在建造,还在入驻很多的不同。相信以后有空的话我还会来到这里,挖掘更多不一样的美。


——@嘉纯



PART 4 

深度感知建筑与城市,

持续扩散的人文共鸣



在信息爆炸、一切资讯似乎触手可得的数字时代,70万人次的书展观众,在这个炎夏仍然选择来到古城,共同阅读“我们的城市,我的村”。这像是一种奇迹,也像是一种人文的奇妙引力。






我们发现,似乎翻阅纸张、阅读纸书的这一行为背后,仍有无穷的思想原力与难以取代的独特魅力。而在观展结束后,关于建筑与城市的无尽思考,也在观者心中留下思想的回声。当这些声音不断传播扩散,或许将引起更为广泛的人文共鸣与城市回响。





以下则是我们收集到的部分“回声碎片”——



“#我们的故乡会被加速的时代所遗忘吗?# 还记得小时候学的那首诗吗?小时候故乡是一张船票,你在这头我在那头。但是长大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故乡这个词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老房子被推掉,老院子被盖上新楼房,我们的故乡真的会被这个时代所遗忘吗?”

——@晴天北鼻






“不论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房子」还是「我们的故乡会被加速的时代所遗忘吗?」,每一个单元都引人深思。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一个已到深圳好几年的「深圳人」,翻阅着这些著作,观赏着独特的微型建筑模型,我还看到了深圳城中村的发展文化,莫名有点感动。”


——@睿宝莉



“从白天逛到夜晚的南头古城。因为对友谊书展感兴趣,意外发现深圳还有一座这样的古城。去年开始改造,经历了疫情的艰难考验,以深圳速度的姿态一年时间完成了城中村的改造和历史古城的保护。对深圳这座城市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在它的街角生活里了。


——@爱珊瑚i-coral




“南头八分之五事件这个展馆是写真专业的我最爱的一个展馆,里面展出了不少贴合主题的摄影书籍,有好几本都非常值得阅览学习,你可以看到国内外不同摄影师的拍摄视角,从摄影中感受城市变迁与村庄记录。


——@CJJJJJJ




“共生,敢于让现代化的强大与柔弱共存,城中村不是消失而是演变。


——@每天一声哇哈哈




“听说万科城市研究院做的这个南头古城的改造项目很久,今天终于花了时间认真的看了看。有那么一瞬间,我忘记了这是我熟知的深圳,建筑师们做的新与旧的融合,当代和传统的贯穿,对于周边邻里的尊重,有惊艳到我……夕阳,微热,古城的居民在你身边穿过,有一刻你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tiffanycshi 






PART 5 

城村共生的思考原点,

可持续的人、城、村的未来



在书展结束后,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村落,明天将会是怎样的?这场以建筑为出发点的书展,将为南头古城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将在大众的心中激荡怎样的回响?在改造更新与城市记忆留存中,该如何权衡?古城未来的改造更新会前往何方?如何在更新中保持城市原有的多元化活力?该怎样进行切实有效的社区营造?人、城、村究竟如何共生?我们能否找到一条适宜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


发问,是为了引人深思、发起讨论,也是面向未来思考如何更好地改善现状。书展以问题作为各单元主题的开始,最后,我们也想以一系列认真而审慎的自问作为结束。




书展尾声将至,关于城市、建筑、人文的阅读与思考却不会停止。以城村共生作为思考的原点与目标,在充满可能性与生命力的古城公共空间中,未来仍将继续涌动思想的盛宴……


我们期待,这里能够成为城市里,更有自我更生活力、更具人文关怀力、更为可持续的、人城村共生的未来。




2021友谊书展,临近尾声

感谢书展幕后每位工作人员的付出

也感谢炎炎夏日前来观展的每位观众

“我们的城市,我的村”

思考长存,友谊万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

卷宗书店、林半野、友谊书展参与者







展期:

2021年4月30日-5月30日


书展地址:

深圳 南头古城


营业时间:

10:00am-8:00pm(周一至周四)

10:00am-8:30pm(周五至周日)

*免费向公众开放*



| 友谊书展·南头古城 |



出品人:冯楚轩

策展人:邓圆也

特邀策展人:童明/金秋野/李涵/厉致谦/何伊宁/纸今/张琪

策展团队:姚岚/田雨/杜涵茜

参展艺术家:

陈文俊/郭国柱/江演媚/朱岚清(摄影单元)

格里董/厉致谦/廖波峰(字体单元)

高露迪/韩磊/贺勋/胡晓媛/简策/程昱峥/蒋志/鞠婷/梁琛/马树青/蒲英玮/石至莹/王青/渣巴/翟倞/郑毅(艺术家书单元)

谢帆(盘斋计划:南头食语)

顾佳艳/林琳(艺术装置设计)

项目团队:郭嘉铖/陈嘉文/盛文嘉/全倬冉/翁家若/邓杰/李瑶

项目协助:林莹/张晓菁


联合呈现:卷宗书店/万科

展场设计:Archi_Temp临时建筑工作室

展具设计:冶是建筑工作室/Archi_Temp 临时建筑工作室/郭廖辉

视觉总设计:MORE studio

花植设计:十八几花木研究所


学术顾问:

童明/柳亦春/李翔宁/金秋野/王辉/冯原


书展合作伙伴:

FIRST青年电影展/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荷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荷兰最美图书/瑞士文化基金会/法兰克福书展/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吱音/on paper studio/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都市实践/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MVRDV/Stefano Boeri Architetti/万科城市研究院


学术支持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及保护研究生院


首席媒体伙伴:卷宗

媒体支持:KINFOLK基本生活 / T 中文版 / Food&Wine吃好喝好 / 出色WSJ / MEFine觅范 / 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 / archrace / iStructure / UniDesignLab / Philo Art / UrbanNetworkOffice / 全球知识雷锋







640 (9).png     640.gif   640 (46).jpg


640.png

640 (1).png


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大道·深南大道交叉口


南头古城公共交通便利,欢迎绿色出行

- - - - - - - - - - - - -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综合服务中心咨询电话:0755-26669990

Service Center Tel:0755-26669990


服务时间:10:00-18:00(周一至周日)

Service Time: 10:00-18:00 (Monday to Sunday)


新旧内容的碰撞及体验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

扫码关注

南头古城

近期活动

2024

    近期没有相关活动哦!

活动详情请关注“南头古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