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 2021-04-30 09:40:16
2021友谊书展
Eureka! Touring Library
今日开幕!
以“我们的城市,我的村”为主题
本届书展共带来——
8个书展单元
6个南头角落单元
2个联动共创单元
4月30日-5月30日
持续一整月,免费开放!
本次友谊书展的主视觉海报由MORE studio 设计工作室操刀,提取南头古城中主要展厅的平面图拼组为建筑群落的轮廓,使用建筑拼贴的手法形成一幅富有动感的异形海报。每个单元的展览海报,均对应所处展厅的建筑体块形态,从而延伸为一系列活泼有趣的异形海报。
作为主色调的荧光橙与荧光绿,既是我们在工地建设制服上常见的两种颜色,同时也是一种时髦而醒目的色彩。选取这两种颜色作为本次书展的主题色调,蕴意着南头古城与深圳这座城市不断成长、积极建设的正向活力,也使得海报能在南头古城复杂多元的立面肌理中凸显出来,抓住观者眼球。
工地建设制服示意图
穿插于海报中的网格纹理,其灵感来源于在南头古城调研考察到的各种建筑表皮,而方形网格既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常用的网格手帐纹样,也是传奇建筑师组合意大利 Superstudio 建筑工作室的标志性元素,选取这一元素也为海报增添了专业性和行业调性。
各有惊喜的展场空间:
基于南头性格特点的在地表达
本次书展的展场空间由Archi_Temp临时建筑工作室担纲设计,Archi_Temp的设计师林琳为我们特别介绍了展场整体的设计规划思路。
在南头古城这座历经千年变迁的古城中,咫尺相邻的握手楼、紧密交织的空间尺度,构筑着这里繁茂的原生生命力。其交纵错杂、野蛮生长的建筑群落也孕育着南头地域在城市建设中持续不断的积极生长动力。
在整体展域空间规划上,设计师遵循南头的地域特质与每栋楼的基调特点,通过材质、空间、展具、动线的创造性回应,为每个单元空间赋予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和个性特征。跟随参观动线逐步深入,我们也将发现一个个具有跳跃性与期待感的惊喜空间。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展桌,本次展览空间使用了大量透明亚克力材质,将空间的聚焦点交予书籍本身。
欧松木板与临时绑带的创造性结合,则带来了可自由拆卸组合的可能性。这是关于展具可持续性的使用思考,也是一种对于南头的空间场域关系的创造性回应。
展馆建筑·亮点一览
01 植物楼(南街)
南街中段,郁郁葱葱、楼园并置的这栋楼宇,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其业主种植在露台上的丰富植栽显现出“万楼丛中一方绿”的独特气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植物楼”。
植物楼实景图 © 厘米制造
这栋楼由年轻建筑团队厘米制造负责改造,保留并延续了二层原有的花园形态,尊重原业主对于花草绿植的喜爱与生活方式之余,也为高密度的街区提供了一处尤为难得的空中庭院。
在这次书展中,这栋楼将展出“1/8 南头事件”与“2/8 南头事件”书展单元,共同探讨城市空间中的社区营造。充满绿植的生活景观与关于社区生活的书展单元,在地理空间上也形成一种趣味呼应。
02 杂交楼(南北街交界口)
南北街的交叉口,5栋高低不同、风格各异的楼房紧紧簇拥。这组新旧共存、杂糅生长的楼栋,以其野生独特的生命特点被俗称为“杂交楼”。这里也是南头“城市共生”进化模式的实验,展示了保留历史层积、叠加而非替代的渐进更新策略。
杂交楼效果图 © 都市实践
在改造过程中,这栋“杂交楼”保存了原有建筑的复杂矛盾的迷人特性。经过内部雕镂贯通,外部重新型塑,经年的加建改造、材料更替被记录,顶部还并置了一直一曲、一实一虚的新体量。
这次书展中,此处呈现“南头角落01单元”(卷宗书店在哪里?)与“南头角落02单元”(盘斋计划:南头食语)。艺术家在此根据空间属性因地制宜,将各式精致的食器,以美学方式融入南头在地的日常生活形态,带来一处充满惊喜的“多宝阁”。
03 Idea Factory(北街)
位于北街尽头的Idea Factory(又名:if工厂)原为万历工业区,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它曾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能量。
if工厂效果图 © MVRDV
if工厂由国际著名建筑事务所MVRDV负责改造设计。不同于传统对于废弃厂房的粗暴式拆除和重建,if工厂通过可持续性地翻新,将成为一个充满灵感、多元开放的“创意工厂”。
04 东街区块建筑组团(东街)
东街区块建筑组团,原先是多栋建筑拥簇、庭院布局封闭细碎、人群难以触及的区块。在著名建筑师华黎的改造设计下,一个完整的屋顶遮盖系统脱颖而出,在原有的马赛克一般的城市肌理中,形成新旧对话的建筑语言。
原有的建筑区块 © TAO迹 改造后的空间形态示意 © TAO迹
庭院的开放与两层的通高也让南头有了一片小而精炼的通透空间。 在屋顶遮盖下,新商业空间穿插进来,风格各异的碎片,在柱网结构里为城中村的灵活多变找到新的生长方式。此处将呈现“南头6/8事件”、“南头7/8事件”、“南头8/8事件”等书展单元,以及“南头角落05单元”。
· 书展单元 BOOKS ·
① 南头1/8事件
我们需要怎样的房子?
What Kind of House Do We Need?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南街72号 S-39空间(植物楼)
单元策展人:邓圆也 姚岚
建筑是各种社会价值在物理空间中的投射
总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综合影响……
而在城市规划、地产资本、公共需求等因素里
什么将决定我们生活在怎样的房子里?
本单元甄选全球建筑、设计、艺术领域的
出版机构与厂牌出版的优质新书(2020年至2021年)
带来建筑学前沿的研究动向
以及泛建筑视角的多学科思考图景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② 南头2/8事件
社区营造真的有效吗?
Is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Really Effective?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南街72号 S-39空间(植物楼)
单元策展人:李涵 金秋野
本单元以社区为关注点
关注以日常生活、自发营造、社区复杂性
呈现社区相关的建筑实践、艺术创作与相关出版
展中展:城市奇葩
Sub Exhibition: Strange Flowers in the City
《城市奇葩》源于由李涵和金秋野合著的两本书——《胡同蘑菇》和《楼房花朵》。通过一系列表现民间建造的建筑模型,展览邀请观众以一种缓慢的方式,细致地体验民间建造的美和城市中真实的“生活景观”。
合作机构:绘造社、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金秋野建筑工作室
创作团队:徐大辉、魏斌、康艺欢、宫煜茹、高凤仪、范雨民、赵谦祥、李叶子、王亦迪、张宁、王子骏、黄德安、吴成志、郑淳之、包婉晴、高川琪、周迪、黄文哲、杨钰、李健、崔妙捷
部分推荐书目:
《楼房花朵》
作者:李涵 / 金秋野
出版年份:2021
“《楼房花朵》是这样一本书:它让我们注意到城市中最丰富、自然、含蓄的一面,好像匆匆行走的旅人,忽然意识到脚边花朵的精美与脆弱。作者也在寻求超越了价值判断的客观态度——所谓“零度”的观察与呈现,对民间建造和职业学问一视同仁,将异域和本土、历史与现实等量齐观,指出人工与自然之美的共同之处、多样性与丰富感受的普遍根源。正是普通人的生活,让楼房绽放出花朵。”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③ 南头3/8事件
“预制建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How Do Prefabricated Architectures Solve The Problems?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35空间
单元策展人:邓圆也 姚岚
快速、低成本且高效的预制建筑
广泛应用于全球城市化加速进程
在去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有着突出表现
关于预制建筑、系统化建造
以及模块化建造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
都将在本单元中进行展出
/ 展览现场空间 /
④ 南头4/8事件
激进建筑是我们的未来吗?
Will the Radical Architecture Be Our Future?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35空间
单元策展人:邓圆也 姚岚
科技突飞猛进、环境剧变的情境中
明天的建筑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本单元与你共同思考建筑的未来
从多学科创作者们的不同角度
思索建筑远超出空间实体的意义
从建筑师们的多形式尝试中
探讨建筑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部分推荐书目:
X-RAY ARCHITECTURE
作者:Beatriz Colomina
出版社: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出版年份:2019
“建筑学者 Beatriz Colomina 在其著作 X-Ray Architecture 中探索了医学话语和成像技术对二十世纪建筑的广泛影响,论述行文十分引人入胜。无论是在建造、表达还是评价方面,现代医学的发展都对现代建筑产生了的巨大影响。这本书主要的观点是,X射线的出现挑战了人们对现代建筑的惯常理解。现代建筑和X光射线几乎在同一时间诞生,并且是并行发展的。当X射线将人体的内部暴露给公众时,现代建筑同时被揭开了其内部的面纱,这极大地颠覆了私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
/ 展览现场空间 /
⑤ 南头5/8事件
我们的故乡会被加速的时代所遗忘吗?
Will Our Hometown Be Forgotten
By the Rapidly Developing Society?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35空间
单元策展人:何伊宁
在故乡、城市化、加速社会等议题中
观看中外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呈现
在图像与页面编织的故乡之思中
寻找想象的温度与个体的记忆
展中展:重返故乡的三个视角
Sub Exhibition:Retuning to That Hometown: Three Perspectives
参展艺术家:江演媚 & 陈文俊 郭国柱 朱岚清
部分推荐书目:
《负向的旅程》
作者:朱岚清
出版社: 假杂志
出版年份:2019
“朱岚清以八尺门(通往东山岛的桥)、家、食物、土地、神、海作为她重构故乡的线索,将这 些收集到的故乡记忆与现实的碎片组合成一本可以翻阅也可以被展示的书。 通过这样的形式,仿佛能将这些空间、人、物件凝结在这些纸张上,并借由一层层地覆盖、展开,揭露出故乡之于她的意义。正是这本日记收集了她旅程中的记忆,也再造了那些和她的过去与土地相关的照片。”
《恩宁》
作者:江演媚 / 陈文俊
出版社: 自出版
出版年份:2012
“《恩宁》是广州摄影师江演媚与陈文俊于2012年创作完成的摄影书作品,聚焦在千禧年初广州旧城改造工程开启后,生活在恩宁老街区街坊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自出版近十年之后,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像是一次 (游历)重返恩宁街区的体验。从一张手写结婚邀请函开始,读者的视线从街头的简易棋牌桌到一间间陌生而又熟悉的房间,最后止于残垣断壁之间,正是那里保留了广州老城普通老百姓半个世纪以来的物件和记忆。”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⑥ 南头6/8事件
所有的记忆都是此刻的重构吗?
Are All Memories Reconstructed At This Moment?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20空间(东街区块建筑组团)
单元策展人:厉致谦
城市更新中露出的招牌字
城中村墙上被整治的野生字迹
都是此刻重构记忆的支点
也是想象未来的重要起点
本单元选取与字体相关的国内外出版物
通过隐没于城市场域中的字迹
重新组构我们共通的城市记忆
展中展:城市字迹考现学
Sub Exhibition:Urban Typography Modernology
参展艺术家:格里董、厉致谦、廖波峰
部分推荐书目:
《霓虹黯色》
作者:郭斯恒
出版社: 三联香港
出版年份:2018
“这不是香港理工大学信息设计研究室的郭斯恒老师的第一本书,但却是一本重量级的著作。社会学背景的郭斯恒运用信息设计强大的整合与讲述能力——将社会符号、消费文化、历史沿革、法律规范、分布地图、制作技术、设计手稿等等一网打尽,为我们细细讲述关于香港霓虹灯的方方面面,内容扎实,读之动容。当我于2017年拜访郭斯恒老师时,他就在已经着手相关研究,研究室的墙面上贴满了调研的地图和霓虹招牌的分类图解。到了2019年再去香港,居然就得到了刚刚付梓的新书。本书综合了多个学科的视角,相比简单编辑的图集,有着不可撼动的独特价值。”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⑦ 南头7/8事件
全世界如何对待他们的陈旧?
How Does the World Treat Their Obsolescence?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20空间(东街区块建筑组团)
单元策展人:邓圆也 姚岚
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gta
以及耶鲁大学出版社、Divisare 等学术出版机构
将在本单元展现国际前沿专业建筑学与史论研究视角
图文并茂地带领读者一同思考并探讨——
在城市更新、旧城改造过程中
“新”与“旧”究竟该如何平衡?
/ 展览现场空间 /
⑧ 南头8/8事件
“艺术家书”该怎么读?
How to Read an Artist Book?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90号 E-19空间(东街区块建筑组团)
单元策展人:纸今
“艺术家书”是什么?
与其他的书有什么异同?
我们又该如何阅读它?
本单元邀请on paper工作室
带来“on paper艺术家书”系列展览
希望借此带领深圳观众
感受“艺术家书”的丰富魅力
参展艺术家:高露迪、韩磊、贺勋、胡晓媛、简策×程昱峥、蒋志、鞠婷、梁琛、马树青、蒲英玮、石至莹×王青、渣巴、翟倞、郑毅
延伸阅读:
Aby M. Warburg, 图像志研究, 1924
© Warburg Institute, London
“艺术史论家Aby Warburg的图像志展板,就某一主题或题材收集大量图片,平摊并置在一圈图片墙上,有时一个维纳斯在各个风格中裸露…Aby Warburg把每一个图片从风格史中解放出来。这让人联想起每张图片正退出一本书,或者正在缺一页的书。Aby聚焦伟大的可能性,这一群喑哑的图片目录正准备出发,不过终究没有出发,保持了沉默,这像说出了一句话就有了意义的正背,难以收回,Aby保持了具备一切可能性的可能,保持坐标零,企图出发,但他不能付出行动,这将违背他最大的价值,图像志陷入语焉不详,这可能正是它的魅力,受此激荡,on paper的事业是希望说出一句见影的话,立杆顿时有了缺点并易于受到攻击,旦随而化之,坐标零不是一个坐标的蓝图,我们希望x轴、y轴都有数,最后总有曲线,这也是回馈坐标零的尊重。”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 南头角落 SPOTS ·
南头角落一:
卷宗书店在哪里?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73号 S-25空间(杂交楼)
四个星期,四种主题——
卷宗Pick畅销书(4.30-5.6)
过上了集体生活(5.7-5.13)
乡村里的中国建筑师(5.14-5.20)
荷兰建筑周 Pick 最佳建筑书(5.23-5.30)
/ 展览现场空间 /
南头角落二:
盘斋计划:南头食语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73号 S-27空间(杂交楼)
策展人:谢帆、杜涵茜
合作主厨:陈涛
策展人谢帆与他的“盘斋计划”
将以南头驻地的饮食文化为灵感
用人文气息与烟火气兼具的美学手法
为本届友谊书展策划“多宝阁”的展览空间
同时,谢帆与主厨陈涛合作
基于南头古城的食物语调调制出
一款反射深圳多元杂糅特质的“万能的酱”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南头角落三:
建筑师的客厅:织城网络在贵州路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78号 E-33空间
合作机构:织城网络(UrbanNetworkOffice)
策展人:童明、张琪
友谊书展期间的这个空间
将由织城网络(UrbanNetworkOffice)
打造为驻地上海贵州路街区的工作空间
作为文化窗口连接起深圳和上海的城市实践
*织城网络(UrbanNetworkOffice):根植于需要城市更新的区域,以建筑师的视角进行街区研究,梳理历史变迁,探寻城市文化积淀,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及公教活动。以驻地策展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不同街区的运营工作中,力图为历史街区提供文化再生及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动力。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南头角落四:
阁楼上的密密斟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61-65号 E-52空间二楼
周末将举办两场不同主题的线下论坛
①“城市的幻境”文学讲座与作家分享会
②建筑杂志ARCHITEKTA的“阅读建筑”主题讲座
呈现建筑、设计、写作、媒体等多领域的综合思考
*“密密斟”为粤语“悄悄话”之意
*活动具体排期将后续发布,敬请期待
南头角落五:
楼房中的杂草园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东街48号 E-21空间二层(东街区块建筑组团)
花植设计:徐玥 十八几花木研究所
由生活方式启蒙杂志《Kinfolk》
邀请花植设计师徐玥进行设计
在砖瓦交纵的楼宇间创造——
一个“野蛮生长”的植物空间
生机勃勃的植物生命力
正如南头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
生生不息的自我更生活力
策展人介绍:
/ 展览现场空间 /
南头角落六:
竹林里的排排坐
展览位置:南头古城北街 if 工厂7楼
合作机构:FIRST青年电影展、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
荷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友谊书展期间(4.30-5.30)
每个周五、周六和周日19:00-23:00
if工厂楼顶竹林中的玻璃盒子展厅
都将举办主题放映
共分为两个主题放映单元——
①“穿城观影”特别艺展单元
(由友谊书展与FIRST青年电影展联合主办)
②“城市与建筑”为主题的学术文化放映
(由友谊书展与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
以及荷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联合主办)
*活动具体排期将后续发布,敬请期待
————
2021友谊书展·展期
2021年4月30日-5月30日
书展地址
深圳 南头古城
营业时间
10:00am-8:00pm(周一至周四)
10:00am-8:30pm(周五至周日)
*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一假期
来古城一起共读
这是我们的城市
也是我们的村落
……
- - - - - - - - - - - - - -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综合服务中心咨询电话:0755-26669990
Service Center Tel:0755-26669990
服务时间:10:00-18:00(周一至周日)
Service Time: 10:00-18:00 (Monday to Sunday)
扫码关注
2025
活动详情请关注“南头古城”微信公众号